公司电话:18913599666
欢迎登陆德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网
务领域
昆曲走进苏州校园
来源: | 作者:deshengwh | 发布时间: 2449天前 | 241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“良辰美景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……”在江苏省苏州市,几乎每所中小学校都有自己的“杜丽娘”与“柳梦梅”,这得益于苏州开展的“昆曲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”。普及工程兴办10年来,已覆盖百余所学校,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提供1300余场公益演出,惠及学生逾30万人。15个学校和社区建立了昆曲教育传承基地,传统古戏雅韵在年轻人中渐渐流行起来。
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誉为“百戏之祖”,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首批“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”名录,但也曾面临如何“活下去,传得开”的问题。10多年前,常常是一场演出,台上的演员比台下观众还多,观众也都是中老年人。“戏曲的传承,首先是演员的传承、观众的传承, 人 是最重要的。”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名誉院长王芳说,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,剧团有时一年也演不满10场戏,办公楼改成了招待所,很多老师去当了服务员。
2007年,苏州启动了“昆曲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”,成立未成年人昆曲教育传播中心,启用昆曲剧场“沁兰厅”为学生公益演出,并且建立了宣传、文化、教育等部门协同配合传播昆曲艺术的工作机制,力争让苏州市的每一位中小学生,一年内都可以观看一次以上昆曲等戏曲演出。
让昆曲走进学校,让青少年走近昆曲,促使艺术美育与学校德育有机融合。苏州还探索开发有效的戏剧校本课程,通过拨发专项资金和建立专家库保障昆曲等校本课程的开发,推进戏剧文化在校园的普及。
“观众在哪里?像昆曲这样一种人文艺术,我们感觉主要是在大学。”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说,希望能在大学形成一种关注经典的传承氛围,因为大学生是未来审美和消费的倡导者。2016年9月,苏州昆剧院携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在北京大学进行公益演出。北京大学中文系大四学生陈曦表示,通过昆曲进校园的演出,自己感到昆曲的唱腔很独特,服装很美。虽然是古老的艺术,但却有一种时尚的气息。台上昆曲“姹紫嫣红开遍”,台下不时响起笑声和掌声,证明了昆曲在今天依然能吸引年轻观众。


通过不断送戏进校园,苏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“昆虫”,他们不是被动地看、学,而是真的领悟到了艺术的美。在苏州市实验小学传奇昆曲社,孩子们因为在这里邂逅了昆曲,遇到了苏昆剧院的陈晓蓉、严亚芬、朱慧英老师,从此便爱上了昆曲。
“昆曲进校园,让我们找到了昆曲传承的一个路径。”王芳表示,让戏曲真正成为教育的一部分,要根据不同剧种的不同情况,找到最适合它的生存环境和推广手段,接下来要在剧目上下功夫,开发、挖掘更多适合孩子观看、有教育意义的剧目。目前,苏州市文明办、苏州市教育局在修订《文明校园测评细则》时,专门针对“戏曲进校园”设定了相应的测评标准和考核权重,确保“戏曲进校园”活动走进每一所学校,惠及每一个学生。
(据《光明日报》)